911以後,面臨「對抗恐怖主義」的轉機。各個先進國家皆導入徹底的管理體制,肅清恐怖分子,落後國家則開始大量爆發內戰及大規模屠殺。而在各地莫名發生 的屠殺事件背後,有個謎樣的幕後黑手──約翰‧保羅,美國上尉克拉維斯‧薛帕德為了尋找他的蹤跡,因此趕赴悲慘的屠殺現場……。
那個男人的目的為何?引發 大量屠殺的「虐殺器官」的真面目又是什麼?
聞到了同類的味道,我的意思是網路世代,習慣泡在討論區中參與
題目、與人溝通的使用者。
姑且把故事分成兩個部分,特種部隊獵殺挑起戰爭的屠殺之王而在
不同國家間移動,進行任務,收集資訊的過程是架構,而掛在這個骨
架之上的重點是對談,不論是擁有合法殺人執照,常在動亂國家執行
斬首行動的主角,在關於生死上的自我辯證、與同袍殺時間的閒聊、
兼職間諜時,身為高學歷份子欲與目標接觸而展現的文學素養、面對
終極敵人時對與錯的爭論。
這些對談中有哪些味道讓人覺得是討論區習慣呢?
我認為題目還在其次,重點是彰顯自身的存在,網路上的資訊很廉
價,又不必受制於權威的解讀,可以自由自在的解釋成支持自己的論
點以打敗對手,像是書名的虐殺器官,在科幻小說的分類下,成了以
語言操弄民眾陷入瘋狂殺戮同類的器官。
![](https://blogger.googleusercontent.com/img/b/R29vZ2xl/AVvXsEgVGC4-D72m25Kx0qiG_y_7arorFzQ3B_9QaLgbj-1yCQ0XEz7QreoEgLEITYp4knrIqZ8Ym-gg1FeHOiehyYk6_QWLKjhxsaYHc63asFmg332dLKQoEr9DSVkYuL2PxWMF2Wgz2bZ22GQy/s280/IMG_20160727_184249.jpg)
就是這種論述真假不重要,重要的是說出這個的「我」。
另一個是八卦留言的生命歷程,先丟出一個很誇張的資訊,跟著底
下就一堆人起鬨,然後有人出來反駁,大家驚嘆一下就結束,一段時
間之後,同樣的內容又來一次,比方說,愛斯基摩人對於雪的詞有四
十個之多。
![](https://blogger.googleusercontent.com/img/b/R29vZ2xl/AVvXsEiOiTg4BdaOoLEamaFe22JmtXpiy7agWkg8B00UPbfs-lK0i6CFsUGFoKXJoXXjAi2oXrlrEVnoRSeVEJsWtyhnEvkiP7_R4PM0E87rRLIFNUO9djGYVL0vGBExzCoo1wVyTibR0gSDBNhH/s280/IMG_20160727_184632.jpg)
還有就是哏,有些被討論區的參與者不斷提起的東西,在時間的淬
鍊下,光說標題就知道對方要表達什麼,像是舊約上一些著名的故事
在濃縮後,以嘲弄的口氣提起就是色情、暴力與死亡。
![](https://blogger.googleusercontent.com/img/b/R29vZ2xl/AVvXsEiMr1JNnyfcIVLKQOKpTS1fYhX9_GwMtpzFrx577LeYTQryTjKAJAMV-FJcf6-4bEZlkukRW0zYA8YaFJ3y9TkEOf5YcvBaEpw4iHej76osBUqYlWUTGKqQTiofr7IfpPApBl2K7KxHp3LQ/s280/IMG_20160727_181915.jpg)
除此之外,網路的特性之一就是資訊的傳撥,以及同化,看到一個
東西會覺得好像在哪邊看過,像是書中的屠殺之王約翰,是以語言操
弄他人,使生命陷入混亂的反派,這個模版就很像浦澤直樹的經典漫
畫怪物中的敵人約翰。
每個人都有ID受到電腦的管理,在冨樫義博的經典漫畫獵人中也
有類似設定,大約在友克鑫市篇時,黑幫與幻影旅團交手,取得偽造
的屍體後卻驚訝無法確認是何方神聖,明明是駭進電腦刪除ID就等
於殺人罪的時代,這個概念的源頭不知是何方?
殺人會有道德良知的反動,所以要把感情的部份遮蓋過去,在輕小
說魔法科高中的劣等生也有類似的技術,主角的阿姨四葉真夜在小時
候被擄走後遭受各種不人道的待遇,精神上瀕臨崩潰,於是將真夜記
憶從經驗轉變換為知識,這類感情移除剩下理性的概念應該也有其源
頭吧?
而透過主角不帶感情的描述,也有種只是討論,而不是會激起讀者
感情的故事感。
由於本部落格的讀者大概是動畫漫畫愛好者多數,舉例基本上偏向
這邊,在書末解說還有提到有更多概念來自電影、小說、文學之中,
有興趣不妨親自一試。。
所以,令人驚嘆的是作者把很多東西黏合在一起而成了有自己風格
的東西,很可以在裡面找到懷念、有趣的東西,至於故事架構上不過
是讓東西擺出來的支架,並不重要,像文末解說提到本故事第一次參
賽卻末奪下首獎,評審提到約翰跟主角最後行動的不足,或許這樣推
論,約翰的不斷逃離只是要帶出不同國家以建構出足夠的篇幅,篇幅
到了,他的工具性也到盡頭,不需再著墨,直接下台便是。
![](https://blogger.googleusercontent.com/img/b/R29vZ2xl/AVvXsEg_Y7AiTUQYwvONgN6N5HIcd2Vulh8_LIlu1JoE-0mU0HhXXLUWY-vTpqWZOLw18gkJgjL_Ue0UsHjxJG1S7WRxT5Lnejq37v2aPu0ZfxfX3hF5fdNSna18-M5cEvddWJHPbpRyBQVEucgN/s280/IMG_20160729_201823.jpg)
而主角最後行動,或許該跟作者另一部作品和諧的收尾作比較,虛
無的收尾或許是反映出作者年紀輕輕卻罹患不治之症的壓力,才突然
冒出詭異的收尾。
是個有趣的點在故事之外的故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