▼
2008年1月31日 星期四
美麗的孩子
引起社會大眾譁然的九歲少女殺人事件,在為此一殺人犯的輔導過程中,赫然發現他竟然是自己十三歲的弟弟!
崩壞的社會、變質的社會,沈默的學校……。
為了深入瞭解自己弟弟殺人的動機與其內心想法,十四歲的哥哥展開調查。這是描寫充滿少年孤獨的奮鬥與成長的一部青春懸疑小說。
全書可分為三章。
第一章「事件的尾聲」:描寫九歲少女殺人事件發生後到破案時的
過程,主要是帶出人物。
第二章「暴風雨中家」:事件結束之後,其他的家人重回社會的故
事,以哥哥幹生為主軸來敘述。
第三章「傀儡師」:隱藏在事件之後的真相,弟弟和枝內心想法的
源頭。
這三章都很有趣,不過整本書最吸引我的部分在第二章「暴風雨中
家」,讓我不忍放手一口氣的讀完。所看過的小說中,主角,或者說
讀者可以投射帶入的角色,通常都是站在正確的一方,可以堂堂正正
的行事。而另一種比較常見的類型,就是主角或許不容於光明正大,
但卻有著力量可以支撐自己。
然而故事中的主角幹生身為殺人犯的哥哥,不僅立場有愧於被害者
以及其家屬,同時也背負著「殺人犯的家屬」的招牌被社會打壓著,
而且只是一介十四歲的國中生,無力去反抗這些壓迫。
第二章的故事就在這樣的環境下展開,媒體的渲染、輿論帶來的壓
力、社區居民的敵視、同學的漠視,甚至是賠償給被害者家屬的金錢
所帶來的生活重擔,皆帶給讀者許多的無力感。
不過,如果單純只是這樣描寫,就不過是一本自虐小說,不值得一
提。黑暗的地方才顯得出光明的價值,學校的沈默同時也帶來了可以
喘一口氣的空間,縱使同學欺壓卻也有患難見真情的朋友。在艱困的
道路上行走需要的是勇氣,處於絕望的環境中需要的是救贖,也就是
這點希望讓主角幹生和讀者可以一路走下去的理由。
這本小說台灣角川並沒有分類在輕小說類,不過故事中出現了有女
裝癖的男生,以及男孩子氣的女生,多多少少有ACG的感覺在其中
,沖淡了原本濃厚的社會感,價格也與輕小說相彿,輕小說讀者也不
妨一試。
說到以犯罪者和其家屬為題材的小說,腦中會閃過前陣子廣告打的
不錯的東野圭吾的「信」,不過東野圭吾的社會小說總有不小的沈重
感,心情不佳的時候不適合看,而且他的一些小說也還沒看完,..
.「信」還是晚點入手好了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