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5月16日 星期四

玻璃之槌
















  整本小說分成前後兩個部分,前者篇名「隱形殺手」是破解密室殺
 人案的本格推理,後者名為「死亡組合」則演繹殺人兇手一路以來的
 心路歷程,是對同一案件以不同視角切入的說故事方式。

  前者的本格推理為了提供讀者跟作者較勁的場合,在開頭就劃出一
 個圈子,圈外的人可以不必理,至於在圈內的人、事、物皆有嫌疑在
 身,並讓防盜專家榎本和律師青砥不斷的提出假設在這個範圍內盡可
 能的嘗試,甚至連這只是個意外的假設同樣也拿上檯面討論,把資訊
 攤開在所有人面前,是捨棄故事性把重點放在讀者也可以一起來推測
 兇手上,滿適合有挑戰心的讀者。

  而後篇的重點則相反,是放在人身上,看一個原本普普通通,走在
 社會認為正確道路上的平凡人,竟開始思考為了達到目的要不要殺掉
 被害者?到底是在哪個地方開始走偏了呢。

  整體來說是打安全牌,不管那方面的讀者都可以看到想看的東西,
 而且兩篇也的確都有相當水準,只是,由於前後兩篇在時間上無重疊
 之處,直接關聯只在犯罪手法上,前篇完結後直接接續說明手法的解
 謎篇也無不順暢之處,後篇的故事也可獨立出來看犯罪者的獨白,採
 分篇的作法讓整體變成可拆卸式的,不論是獨立看或組合起來看都不
 錯,就是少了種把兩者融為一體,能更上一層樓的激情吧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