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9年11月29日 星期五

不連續殺人事件



  凶手無疑是個天才,周密地計算過每個犯案環節,真可謂巧奪天工啊!譬如裝設能讓繩索自動與房門連結的裝置、偽裝成密室殺人等,這些瑣碎工夫都是令人嘆服的地方。這正說明凶手的一種心態,就是最怕別人撩撥其內心深處。而這般恐怖的沉默性格,也證明了凶手是個天才殺人魔。

  二次大戰後不久的某年夏天,詩人歌川一馬的山間別墅聚集前來避暑的學者、詩人、作家、畫家、醫生、演員等,皆為當時的上流階層,人際關係錯綜複雜,愛恨交織,導致八樁慘案發生。在開放場所、無明確不在場證明的情況下,人人皆可能是凶手。該如何抽絲剝繭,解開謎團?作者坂口安吾以嘲諷的口吻,塑造出一個個面目猙獰的醜惡眾生相。《不連續殺人事件》毫不留情揭開人性底層真相,解謎手法細膩曲折,堪稱日本戰後本格推理經典代表作。


  姑且稱之為面向「同溫層」的推理小說吧。


  從後記可以得知作者對於推理故事的心路歷程,不喜違背常理、扭
 曲人性只為詭計的作品,所以自己執筆之作必須完全符合人性,而識
 破真相的關鍵也就在於不合理的行動。


  只是一種米養百樣人,人性難以說有統一標準存在,作家筆下誕生
 的角色只能是反芻自平常接觸的朋友,加上作者是日本二戰後興起的
 無賴派作家之一,主題多是人類的的墮落與放蕩,這種隔閡造成七十
 多年後,外國讀者的我在故事中盤之後直接放棄思考,直接等答案。

  大致上有二個原因,首先是不理解這些放蕩狂客的思維,連續殺人
 案件在山莊中發生,竟然沒人要離開避禍,這裡不是海上孤島,也不
 是暴風雨山莊,真的是如此輕忽自己的生命嗎?

  第二是角色太多卻沒有區分出異質,有種取材自身邊文人,卻因為
 物以類據的關係,而無法清楚分辨的尷尬,常常隔天再度翻閱小說時
 就起疑惑:這角色是誰阿?


  而說到同溫層,令我情緒起波瀾的部份竟然在後記得最後一頁,讀
 者來函挑戰真相,竟然出現閱讀推理小說後喚起病氣與狂氣,以雇主
 一家為獵物,設計種種殺人詭計來滿足自己的美少女女僕,唉阿,這
 種動漫人設竟然在七十年前就有前輩想出來,吾道不孤,吾道不孤阿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