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2年3月26日 星期一

孤宿之人



  那雙最純淨的眼睛,如何才能溶化人心長久以來所積鬱的惡?

  不到十歲的孤女阿呆與剛滿十七歲的引手見習生宇佐,面對這一年發生在夏天的不幸,她們的內心卻如同過濾人間雜質的篩子,看盡人世的是是非非,並以自己的方式,將這一切濃縮為故鄉丸海藩最珍貴的寶藏。

  宮部美幸根據真實故事改編而成的長篇時代小說。

  悲憐的河穿越時代、流過人心,過程雖是冷冽,回首凝望卻是一陣舒爽、沁涼的微風。

  這是個悲傷的故事,但我在創作時,並不只是想傳達悲傷而已。──宮部美幸



  這個主題也是老生常談了,然而在老手的筆鋒過處依然呈現著不凡
 的魅力。

  這個主題是團體跟個人間利益的衝突,華文化似乎強調團體優先在
 個人之上,一些諸如「犧牲小我,完成大我」、「皮之不存,毛將焉
 附」之類的宣傳語句,到今日還記得頗清楚,或許國家的骨幹就是讀
 書人、將來的讀書人、曾經的讀書人,一代傳一代的將這種概念不斷
 複製下去,變成有著類似思想的集團,因此,即使犧牲一個我,還有
 著相似的我存在去作我想要作的事,這種我跟團體沒有太大區別的情
 況下,或許可以接受犧牲我,完成團體。

  但是,在教育普及的現在,同樣擁有學識去辨別事實,這樣的我卻
 不一定要在國家之中尋找位子,形成了不同利益的立場,那自然沒有
 必要去為我不認同的事情犧牲。

  於是,當團體要求個人為了團體犧牲時,便有了衝突。甚至,也有
 反客為主,我即天下的想法,跟什麼都不管只要求生存的最基本想法
 來大鍋炒,爆發了更多的衝突。

  讀者把自己定位在團體中,或者是團體外的個人,以不同的角度來
 看這故事,相信可以獲得不同的感受吧。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