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9年3月13日 星期三



  魚說:「只因為我活在水中,所以你看不見我的淚。」我們都像是活在水中,流著他人看不見的眼淚……
  
  事情發生時,葉秋生還只是一個年少輕狂的十七歲高中生。
  
  那一年,總統逝世,臺灣逐漸換上了愛迪達慢跑鞋的氣氛,女人在打麻將時抱怨物價飛漲,男人忍受著下班還要做家事的生活,年輕人則忙著談情說愛。祖父就是在那時候被人殺害。
  
  祖父是山東老兵,他待家人嚴苛,對弟兄們卻很講義氣,甚至把昔日同袍的遺孤當成親生孩子般扶養。深獲人望的他,究竟為什麼慘遭殺害?祖父離世時,葉秋生沒有痛哭,但死亡疑雲卻像投入心湖的小石子,使他做什麼事都意興闌珊。在命運之線的牽引下,他決定親手揭開真相。
  
  身處時代洪流的人們,看不見彼此的淚……少年狂放不羈的成長故事,穿插著祖父之死的謎團,在歡笑與眼淚之間,令人震驚的真相從歷史之河漂流而出。七○年代的臺灣躍然紙上,人物彷彿擁有穿透書頁的熱量,讓每一個世代的讀者,都在少年葉秋生的身上看見了與自己重疊的身影。


  我較常接觸的書籍是娛樂小說與科普兩大類,而這本小說雖然在大
 眾小說類別的直木賞中獲獎,但很難說是娛樂傾向的故事,反而更偏
 向我不習慣的文青風格。

  雖然在封底的文案提到祖父之死與親手揭開真相,但這兩者只作為
 開場與收尾之用,如果因為這個廣告詞而翻開這個故事,一定很疑惑
 為什麼案件發生後都沒有在從事揭謎的工作,只在最後因為意外與巧
 合而突然回到主線。

  至於填補在故事中間的則有外省老兵對故鄉的思念、本省與外省的
 衝突、本省人對生活被破壞的不滿、學生對未來的不安與迷惘、兄弟
 或者同儕之間的義氣、初戀的苦澀、服役的無奈、作為生活一部分的
 信仰等等,混雜起來構成了蔣經國時代的臺灣。

  只是,正如同作者本人的自我介紹:五歲時就離開臺灣移居日本,
 流這個故事蛻變自父親真實的成長經歷,也就是,故事的資料來自於
 他人,經過吸收後重新構築一個臺灣,但,像我這樣生長在臺灣的讀
 者,有些事經歷過、有些事聽父執輩說過,也會在回憶中形成一個臺
 灣,而這個臺灣多少跟他筆下的臺灣不一致,像是故事中的臺灣,關
 羽是屬於陰神信仰,這真的是我生眼睛發眉毛第一次聽到的說法。


  所以,以娛樂故事論,結構上有毛病,而帶有愁滋味的文青風,卻
 因為不同的臺灣而無法融入,對我而言,是無趣的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