雖然是得人錢財,與人消災的黑道,但為了信用與形象,仍維持一
個準則:在錢幣上咬出齒痕,深度代表仇恨的程度,復仇者們以此願
意為枉死者復仇。
然而,由於黑道沒有監察機關,所以這個準則很容易淪為殺手的護
身符,不是因為冤仇而復仇,而是花錢買命,甚至於黑道往往沒有什
麼偵查的能力與耐心,也容易因為被陷害的當事人無法確認,進而錯
殺無辜之人。
在這樣的背景之下,仍願意在確認之後之後才下手的黑道便成為故
事的帶領者,而被冤枉但能夠復仇的人便成為了舞臺上的主角。
只是,如同上述,帶領者這樣超脫的人是沒有太多戲份,既便魅力
在別人的舞台上展露,到真正擔綱主演尚需一段時間準備,於是本篇
故事便注重在冤枉的被復仇目標反殺真兇,以及更重要的,喪失一切
的人在復仇之後要怎麼重拾生活重心?
雖然這麼說,但我始終不明白,為什麼日本故事中黑道即便作為主
角最終還是要死?這是怎樣的凋零文化?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